Hopper架构的安全性保障体系围绕硬件信任根、固件完整性、内存防护及供应链透明等多维度构建,核心措施如下:
Hopper架构采用片上信任根(RoT)作为安全基础,通过RoT验证烧写到GPU内部的密钥,确保GPU身份及固件的可信度。结合Secure Boot机制,仅允许加载NVIDIA签名的固件模块,且固件加载后无法修改(直至系统重启),防止未经授权的固件篡改。同时,延续前代产品的固件加密措施(如T4的固件加密),进一步隐藏固件潜在漏洞,避免恶意攻击者轻易获取固件信息。
针对内存安全风险,Hopper架构强化了系统级纠错码(SYS-ECC)的应用,默认在数据中心级GPU(如H100、H200)上启用。SYS-ECC可检测并纠正单位错误,结合On-Die ECC(OD-ECC)(新一代DRAM内置的硬件纠错技术,如HBM3、GDDR7),有效抵御Rowhammer攻击(通过重复访问相邻内存行诱导位翻转的漏洞)。NVIDIA建议用户在多租户场景中启用SYS-ECC,为企业环境提供开箱即用的内存保护。
Hopper架构产品(如H100、H20)遵循严格的内部测试、独立验证及全球网络安全标准(如ISO 26262、IEC 62443),确保产品安全性。针对“后门”质疑,NVIDIA明确表示芯片中不存在后门、终止开关或监控软件,反对将此类功能嵌入芯片——此类设计可能为黑客提供可乘之机,破坏数字基础设施信任。公司坚持“深度防御”原则,通过多重安全措施叠加,确保单点漏洞无法损害系统整体安全。
NVIDIA建议在多租户场景中使用专业和数据中心级硬件(而非消费类GPU),因为专业硬件针对高安全性需求设计,具备更完善的访问控制、加密机制及物理防护,能有效降低跨租户攻击风险(如恶意进程窃取敏感数据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