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lama3模型是由Meta(前Facebook)开发的大型语言模型,基于Transformer架构。以下是其主要技术原理和特点:
模型架构
- Transformer架构:Llama3使用Decoder-only的Transformer架构,这是自然语言处理中常用的架构,能够有效地处理序列数据。
- 128K词汇量大小的Tokenizer:Llama3配备了128K词汇量的Tokenizer,可以更有效地对文本进行编码,从而提高模型的性能。
- 分组查询注意力(GQA)机制:为了提高推理速度,Llama3在8B和70B参数模型中都采用了分组查询注意力机制。
训练方法
- 训练数据集:Llama3使用了来自公开来源的超过15万亿个Token的数据进行预训练,这些数据涵盖了30多种语言,包括大量的高质量非英语数据。
- 并行训练:训练过程中使用了数据并行、模型并行和管道并行三种并行加速技术,以提高训练效率。在16000个GPU上进行训练时,每个GPU的计算利用率超过400 TFLOPS。
- 有监督微调(SFT)和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(RLHF):在预训练后,Llama3使用了SFT和RLHF的组合微调算法,以提高模型在推理和编码任务上的性能。
缩放定律
- Llama3的缩放定律能够在实际模型训练完成之前预测在关键任务上的性能。8B参数的Chinchilla最佳训练计算量对应于约200B个标记,但在模型进行额外的两个数量级以上的数据训练后,8B和70B参数模型都继续以对数线性方式改进精度。
安全性和多模态能力
- 安全性:Llama3的指令微调已经通过红队测试,并采用了新的系统及方法来开发和部署,以确保模型的安全性。
- 多模态能力:虽然Llama3最初仅支持文本输入和输出,但Meta还在开发多模态版本,将图像、视频和语音处理功能集成到模型中。
Llama3模型通过这些技术原理和先进的训练方法,在多个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,全面领先于同等规模的模型。